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视频-国语自产自拍秒拍在线视频-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7m-国语自产拍在线播放不卡-亚洲成人在线播放-亚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中國石材礦山綠色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綠色發展建議

來源:山東埃爾派粉體科技有限公司發布日期:2021-01-20

石材產業是典型的資源依賴型、生態敏感型產業,礦產資源的低水平利用和礦山生態環境問題是制約石材礦業發展的關鍵問題。石材礦產資源開發引發的環境問題不但直接危害礦山生產,而且危害社會公眾利益;而環境的惡化又反過來制約礦產資源開發,唯有資源合理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的發展才是科學的發展。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基本國策,石材礦業必須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1、我國石材礦山綠色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石材礦山綠色開發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

(1)科學長遠規劃欠缺

我國石材產業準入門檻較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普遍缺乏科學長遠規劃,“大礦小開、一礦多開”是導致石材礦產資源低水平利用的重要原因。以山東萊州為例,鼎盛時期開采礦山有400余座。缺乏科學長遠規劃是限制石材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重要瓶頸。

(2)資源浪費嚴重

近年來石材開采技術水平、裝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依然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存在大量規模小、亂采亂挖的礦山。同一礦區、同一礦體設置多個采礦權,開采后形成了諸多“隔墻”,造成了礦產資源的破壞。不同花色、不同品級礦石開采工藝、加工工藝不加區分,高質低用、高低混用導致產品品質良莠不齊,降低了產品附加值。部分礦山受經濟利益驅使,將小規格荒料、不規則荒料大量丟棄,浪費了資源。

(3)綜合利用程度低

石材開采產生不成荒廢石、小規格荒料等固體廢棄物,這些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較低。廢石無組織排放造成地質災害隱患、水土流失、阻塞河道、青山掛白等環境問題,浪費了資源、破壞了環境。

(4)資源的過度開發

隨著石材產區大量拓展,產能過剩的問題日漸突出。一個石材產區形成后,大量礦山投入開采,導致同質性競爭嚴重,形成產品供大于求→降價→壓低成本→生態修復滯后→擴大開采量→供大于求的惡性循環。資源過度開發不利于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5)生態環境問題

石材礦山環境問題主要為自然景觀與生態環境破壞、土地資源破壞、次生地質災害等。其中,自然景觀與生態破壞是最顯而易見且最難以修復。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存在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差異很大。我國大部分石材礦山分布于中東部中低山丘陵區,屬濕潤半濕潤氣候區,年降雨量較大,自然生態條件優越。區域經濟發達,人口稠密,交通網絡密集,存在的環境問題相對較多,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多數石材礦山山勢陡峻,原生自然景觀秀麗,位于風景名勝區周邊可視范圍或本身就位于風景名勝區,石材開采致使景觀嚴重破壞。如何對石材礦山進行景觀再造,達到生態修復的目的,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西部石材開采區大多位于戈壁荒漠區,屬干旱氣候區,如:新疆奇臺蘇吉泉礦區、青海格爾木礦區、新疆鄯善礦區等。礦區周邊人口稀少,遠離主要交通干線,水資源缺乏,幾乎無植被覆蓋,土地類型以裸巖石礫地等未利用地為主。相對來看,戈壁荒漠區石材礦產開采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主要是地形地貌改變,后期治理較容易。

2、我國石材礦山綠色發展建議

(1)礦產資源科學規劃

石材產業要實現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礦產開發集中度的目標,必須依據礦產資源稟賦條件,充分論證環境承載力,充分結合市場需求對石材礦產資源地質勘查、開發與保護、開采總量等進行詳細規劃。以礦區為單位詳細查明礦床地質特征、礦石質量特征,詳細劃分石材品種及品級。在此基礎上,科學劃定礦區范圍,解決大礦小開、一礦多開等問題。

(2)采用先進工藝,提高荒料率

影響荒料率因素很多,包括節理裂隙、色斑色線、風化作用、巖溶作用等原生地質因素,另外采礦工藝、采礦方法、采用的設備對荒料率也有重要影響。采用先進的串珠鋸、鏈臂鋸、車載鑿巖機等先進裝備,采用高臺階等工藝方法提高荒料率,實現石材資源利用最大化。

(3)優質優用、分級利用

石材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礦產開發應提高定位、提升功能,保證產品的稀缺性,優質優用、分級利用。按礦產資源的稀缺性、觀賞價值、使用價值、潛在經濟價值等屬性對礦產資源進行詳細分類。以芝麻白為例,按礦物組成比例,花紋特點可進一步細分為金絲芝麻白、加洲芝麻白、貴妃芝麻白、浪花芝麻白、虎皮芝麻白等品種,以花色協調穩定性再進一步分為A級、B級、C級,應用于不同的領域,優質優價、高質高價,提高產品的裝飾性能、提升產品經濟價值。

(4)提高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

廢石的綜合利用是礦山必須重視的一大課題,石材礦山方解石類碳酸鹽大理石廢棄物可作為水泥、重質碳酸鈣和石灰的原料;表層剝離粘土可作為水泥原料利用。白云石類碳酸鹽大理石廢石可作為人造石、涂料、膩子粉原料進行綜合利用。花崗巖類固體廢棄物可作為建筑石料等進行綜合利用。剩余的固體廢棄物可作為生態修復填充材料、復墾土石方使用,實現礦產資源的“吃干榨盡”。

(5)加強礦山生態修復

石材礦山露天開采對景觀系統、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必須依賴工程措施、生態措施相結合進行修復,最終的目標是消除或弱化采礦痕跡,推動鄉土物種的自然演替,實現礦區與周邊生態環境協調統一。

目前,我國礦山生態修復正逐漸從簡單復綠手段向綜合治理、功能恢復、資源循環利用等方式轉變。不同礦區建議結合自然、經濟、社會等綜合因素,探索采用生態修復+資源回收利用、生態修復+土地開發整理、生態修復+地下空間開發等創新模式,進一步提高生態修復的綜合效益。

我國石材礦山綠色開發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

例如,福建廈門A石材礦區位于重要交通線、城市規劃區可視范圍,土地資源和植被破壞嚴重,生態環境問題嚴重。通過系統的生態修復,將消除礦山環境問題,有效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提升當地人居環境,有利于社會穩定,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同時可增加城鄉建設用地指標,更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增加了可耕種土地、控制水土流失、推進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

新疆奇臺B石材礦區遠離交通干線、遠離城市規劃區、屬于荒漠石漠地貌,幾乎無植被分布。地貌的改變為最重要的環境問題。通過對地形地貌的重塑,可消除地質災害隱患,美化礦區環境,達到與周邊環境景觀相協調的目的。

我國西部地區石材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破壞程度較小,生態修復難度較小,相對東部地區更適合發展石材產業。

資料來源:《壽立永,李向陽,歐陽友和,等.我國石材礦山綠色開發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導刊,2020(06):41-44+49.》

用戶還關注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