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埃爾派粉體科技有限公司發布日期:2021-03-29
超微粉碎技術最初應用于電子材料、化工與礦產冶金等行業,近年來,逐漸拓寬了應用領域,運用到飼料加工、食品加工、中藥制備、農產品加工及生物制品中,提高了物料的使用價值。
在飼料工業中的應用
粉碎是飼料生產過程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對飼料產品的品質、飼喂效果及適口性有著重要意義。超微粉碎使物料加工工藝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使許多動植物不可食的部分可通過超微粉碎處理而被動物利用,充分發揮其效用,減少資源浪費,擴大飼料來源。一些高纖維飼料原料經過超微粉碎處理,其粒徑大幅度降低,表面積呈幾何倍數增加,為內源酶提供了較大的接觸面積,動物攝食后,更容易消化利用。向天勇等(2012)用玉米秸稈替代5%精料飼喂乳豬的試驗表明:經常規粉碎的玉米秸桿,由于其中粗纖維成分不被利用,影響飼料中其它養分的吸收,從而影響了乳豬的生長速度與飼料報酬;而經過超微粉碎的玉米秸稈,其理化性質得到明顯改善,顯著提高了飼料的發酵效率,減少了乳豬下痢,促進乳豬生長。劉思來等(2012)利用超微粉碎花生殼替代部分玉米飼喂育肥豬試驗表明,超微粉碎花生殼可替代10%左右的玉米,提高豬肉品質,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另外,水產動物消化道較短,要求飼料粉碎得較細,將超微粉碎技術應用于水產飼料中,有利于提高水產飼料的混合均勻度,提高顆粒質量,使顆粒在水中有良好的穩定性,同時,延長飼料在水生動物體內停留的時間,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水質污染。
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
在食品領域中,通常把粒度低于25m的粉末稱為超微粉體。將食品原料加工成超微粉可使得食品有很好的分散性、固香性及溶解性,利于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經過超微粉碎處理的物料,其空隙增加,微粉孑L腔中容納的N和CO可延長食品保鮮期;超微粉碎技術可最大限度的保留物料原有的生物活性物質及營養成分,改善食品口感;經過超微粉碎處理,原來不能充分吸收利用的原料被重新利用,節約了資源;另外,利用超微粉碎技術可開發新型軟飲料,制造新型添加劑和功能食品。
超微粉碎技術應用于軟飲料的加工,可開發出粉茶、豆類固體飲料及超微骨粉配制的富鈣飲料等新型產品;在果蔬加工領域應用,產品種類較多,有脫水蔬菜粉、銀杏葉粉、甘草粉、辣椒粉及各種花粉等,不僅可提高蔬菜的適口性,還可變廢為寶,例如人們視為廢物的柿樹葉富含胡蘿卜素、膽堿、多糖、蘆丁、氨基酸、維生素c及多種微量元素,制成超微粉后可作為食品添加劑應用于保健品中;應用于調味品加工中,使其香味更加濃郁,更易分散和溶解;應用于糧油加工,制得的產品包括麥麩粉、大豆微粉、稻米微粉和小麥微粉等,其中稻米微粉和小麥微粉由于其表面淀粉受到活化,制成的食品具有優良的加工性能,風味、口感好,且易于熟化;應用于畜禽制品加工,生產綠色肉類粉體食品,可充分利用資源,減少浪費,如鮮骨的加工,鮮骨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若將其煮、熬之后食用,不能充分利用營養,造成資源浪費,經過超微粉碎處理的骨粉,既能保留95%以上的營養素,又能提高吸收率。此外,超微粉碎技術還應用于水產品、功能性食品、巧克力及高品質冷飲等領域,成為食品行業一項重要的加工技術。
在中藥制備中的應用
中藥超微粉碎技術是將傳統的中藥材、中藥提取物及中藥制劑粉碎到細胞破壁范圍,目前公認的粒徑范圍為0.1~75m。經過超微粉碎處理的中藥,其細胞破壁后,胞內有效成分暴露,溶媒不需要穿透細胞壁,在短時間內充分提取藥物有效成分,可明顯提高藥效,降低用量。黃世超等(2008)對馬錢子超微粉體和常規粉體士的寧的溶出度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馬錢子超微粉碎不會造成士的寧損失,并可明顯提高其溶出速度。李雅等(2008)結果表明:黃芪經超微粉碎后水提物中總皂苷為飲片的1.62倍,黃芪甲苷為飲片的1.57倍,黃芪多糖為飲片的1.35倍,浸膏得率為飲片的1.27倍;超微粉碎后的提取時間為飲片的1/3。
藥物微粉化后,其粒徑變細,表面積增大,在胃腸道中更容易被吸收,提高了藥物的生物利用率。袁紅宇等(2002)以小鼠為試驗動物,研究超微粉碎技術對馬錢子的影響,結果表明,超微粉組小鼠臟器中士的寧含量明顯高于普通粉組。另外,超微粉碎技術在勻化復方中藥、開發中藥新劑型等方面亦具重要作用。
超微粉碎技術是傳統粉碎方法的一個創新和改革,其節約原料,減少污染以及對原料粉碎均勻且速度快保證原料成分完整性等優點,是原料加工的新技術、新手段,近年來應用領域不斷拓寬。隨著粉碎理論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以及加工工藝的不斷進步,必然會推動相關行業現代化發展,進而為一些優質原料的開發和利用找到新的出路和發展空間,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