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埃爾派粉體科技有限公司發布日期:2021-04-13
粉煤灰表面改性所用的改性劑以偶聯劑類和硬脂酸類為主。在選擇表面改性劑時,應根據有機高分子制品的配方、加工工藝、制品的技術要求等來選擇不同的表面改性劑和助改性劑。對特殊要求的有機高分子制品,要選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表面改性劑,配制成復合表面改性劑。
過量空氣的影響
過量空氣的大小控制了火焰尾部的氧氣分壓力,它對火焰尾部燃盡速率的影響示于時間f(s)
對燃燒機理因子對燃盡特性的影響進行了討論。所謂機理因子是用以區分顆粒表面的反應產物的。煤粉制備需要一套很嚴密的煤粉制備系統。當離開顆粒表面的反應產物是c0時,燃燒反應機理因子p一1;當反應產物是CO時,P=2。計算表明,當機理因子由9-2變為驢一1時,燃盡時間將加倍;但在純化學反應控制條件下,燃盡時間將不變。值得指出的是,上述柱塞流中懸浮煤粉顆粒群的等溫燃燒只是對實際煤粉燃燒過程的一種簡化。還有許多因素,諸如煤中灰分、粒子跟隨性等,也會影響到煤粉的燃盡特性。事實上,灰分對燃盡的影響比較復雜,一方面灰分的增加會妨礙氧在殘焦中的擴散,使燃燒速率降低;另一方面增加灰分中的空隙,又會提高氧在殘焦內部的擴散截面積,增加燃燒速率。粒子跟隨性反映了粒子與氣流間的速度差。
粒子跟隨性越好,它與氣流間的速度差就越小,則燃燒時顆粒的溫度就越高,有利于燃盡,但與此同時,粒子跟隨性好,則表明擴散作用受到限制,不利于對流換熱,從而影響燃燒速率。
總之,由于燃燒過程的極端復雜性,特別是人們對空氣動力學、傳熱和反應動力學知識掌握得不夠,使得到目前為止對煤粉的著火、熱解、燃燒及燃盡等方面的深入了解還不夠。在諸如空氣動力學的湍流中氣體的混合速率(即湍流擴散系數)、傳熱計算中根據反應流的成分來估計熱輻射吸收系數、反應動力學中煤燃燒過程中顆粒經歷的時間變化,以及熱解、著火、揮發分和殘炭的燃燒這些過程的順序以及它們相互疊加的程度等方面。
山東埃爾派粉煤灰加工處理設備使用電廠發電后的高溫余熱蒸汽作為動力,用蒸汽流磨機(簡稱蒸汽磨)將分選后的粗灰磨細。磨細過程在高溫下完成,對粉煤灰具有熱激發效應,還可以協同化學激發效應;再加上高溫過熱蒸汽具有粘度低、能量轉化率高、粉碎力強的特點;因此與傳統磨細手段相比,加工的產品不但成本低,而且活性高、需水量低、粒度分布可調等性能優點;特別是加工超細灰和超超細灰時,由于粉煤灰中超細微珠具有高強度極難加工的特性,采用蒸汽粉碎與傳統粉碎手段相比,不但成本極低,而且可以加工到傳統手段無法達到的細度。從而可以進一步提高粉煤灰利用率和附加值。